行业资讯

                   重庆两江新区打造现代制造业集群

照母山下的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6000多家企业集聚发展,释放着数字经济的活力;明月湖畔的两江协同创新区,50家科研院所接连落户,前沿科技成果层出不穷……近年来,重庆两江新区把培育新产业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加速布局。

去年以来,两江新区提出构建“33511”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加快做大做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3个主导产业,升级打造生命健康等3个支柱产业,培育壮大卫星互联网等5个特色优势产业,创新布局web3产业等11个“新星”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代表重庆制造业发展最高水平的“展示窗”和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策源地”。

数据显示,2023年,两江新区直管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577亿元,同比增长5.6%。今年一季度,两江新区直管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607.9亿元,同比增长18.2%。

新能源车:智能网联

5月9日,位于两江新区的信质集团重庆工厂正式建成投用。记者在工厂采访时看到,生产车间里,工业机器人、全自动机械手、精密高速冲床等设备正忙碌运转。据悉,该工厂主要制造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定转子总成,将通过智能化工艺装备与工业物联网、工业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打造成以生产互联互通和数据决策为目标的灯塔工厂。

“目前,公司多款产品已经投产,全面达产后,年销售额可达45亿元以上。”信质集团重庆工厂总经理李海龙告诉记者,工厂未来将建成年产300万台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研发生产基地,为长安汽车、赛力斯等重庆本地整车企业提供配套。

作为重庆汽车产业发展主阵地,两江新区目前已集聚起长安汽车、赛力斯、长安福特等多家整车企业以及安道拓、大陆、联合汽车电子、延锋等200多家汽车供应链企业。

瞄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赛道,两江新区鼓励传统车企加快智能化、电动化转型,同时围绕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领域,引进一批优质项目,强化核心配套优链强链,不断促进汽车产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

在长安汽车两江工厂冲压二车间内,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冲压机以每分钟15次的节奏运转,将一张板料送入冲压模具,经过拉延、切边、整形、冲孔、翻边等工序,一块车身零部件迅速成型。

“我们正积极构建智能驾驶、智能交互、智能车控、数字生态四大智能化核心竞争力,推动长安启源、深蓝汽车、阿维塔三大智能网联新能源品牌共同发力。”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说。

目前,两江新区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今年一季度,两江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6.2%、24.9%。

两江新区产业促进局局长杨虹说,当地已经聚集了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大陆集团中国软件与系统研发中心等国际研发平台50余个,下一步,将常态化推动整车企业面向更多本地汽车配套企业、电子软件类企业发布新能源、智能化的供应链新需求,进一步提升本地配套率,加速打造具有影响力和辨识度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生命健康:蓄势积能

前不久,两江新区与丹纳赫(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丹纳赫西部创新中心项目,重点服务成渝地区医药科研与创新转化。

生命健康产业是两江新区重点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当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目前,两江新区已集聚相关企业272家,建立起新药研发、高端制剂生产、医疗器械和高值耗材、生物技术等产业集群。

2023年,两江新区生命健康产业规上工业产值达到104.07亿元,同比增长24.7%。

近年来,两江新区规划布局了“一城两园两中心”,即以水土新城为核心的两江生命科技城、照母山数字医疗产业园、明月湖生命科技创新园、重医儿童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武汉协和重庆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着力打造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化学制剂三大标志性产业集群和新中药、新服务、新医疗三大新兴产业“3+3”产业体系。

近段时间,总投资约20亿元的山外山血液净化产业园正在两江新区加速建设。“该项目占地约120亩,将建设研发中心、血液净化设备生产基地、血液净化高值耗材生产基地,并投入血液净化设备、透析器等生产线。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30亿元。”重庆山外山血液净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光勇说。

今年以来,太极冬虫夏草新中药生产基地、国药控股西部医药智慧供应链产业园等一批生命健康产业重大项目先后在两江新区开工建设,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接下来,我们将加快引育优质企业,吸引更多生命健康领域的企业和项目落户,同时引导存量企业进一步扩产增能。”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皮涛说。

空天信息:蓬勃兴起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两江新区龙兴通用机场上空有些“忙碌”,前来体验低空飞行活动的游客络绎不绝。数据显示,“五一”小长假期间,两江新区龙兴通用机场低空观光旅游飞行近400架次,接待游客超过1500人次。

“目前,两江新区集聚低空经济企业22家,覆盖通航运营、研发制造、空天教育、空天培训、空天金融等多个低空经济领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体系。”重庆两江航空航天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向阳说。

近日,两江新区发布了空天信息暨低空经济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将围绕“卫星及其应用”“空天新材料”“低空经济”三大主攻领域,发展壮大空天信息产业。

两江新区还发布了《十大赌博正规老平台》《十大赌博正规老平台》,成立两江新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共同体、成渝地区机场低空航路共同体,进一步推动低空经济发展。

发展空天信息产业,两江新区既有良好基础也有显著优势。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两江新区成立了重庆卫星互联网产业园,出台了支持空天信息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先后引进中国星网集团、丰鸟无人机等行业龙头企业,空天信息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重庆金世利航空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高端钛合金、高温合金材料的研发制造企业。重庆金世利航空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亮亮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已具备从合金熔炼、锻造、挤压到无损探伤、检验检测全流程高端钛合金研发及工程化生产的能力。

以重庆金世利航空材料有限公司为龙头,两江新区加速发展钛合金、超硬材料和碳基膜材料等空天新材料产业集群。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两江新区已累计引进空天信息产业链企业130多家,产业规模超过35亿元。

“当前,两江新区正以建设空天信息产业功能区和实施‘链长制’为抓手,持续延链补链强链,优化场景运用,完善产业生态,打造空天信息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力争到2027年空天信息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皮涛说。(经济日报记者 吴陆牧 责任编辑:熊世华)

转自:华龙网